沈帥青:哭泣的童年 要競爭才會贏?
發布時間: 2015/04/24 08:00
K1面試班以哭泣女孩及「競爭會找上你」來宣傳,被指「靠嚇」,卻也可能說到不少家長的心坎裏。近年父母愛將「贏在起跑線」掛在口邊,但孩子的童年,並非只有競爭才會贏。
facebook近日流傳的一張補習社廣告照片,主角是一名淚水盈眶的小女孩,旁邊兩句「你不愛競爭?但競爭會找上你!」,構成的畫面,在網上掀起激議,被批評「靠嚇」。廣告中呼籲「讓孩子成為INTERVIEW之皇」,將小女孩哭泣與競爭掛勾來推銷K1及P1面試班,目標對象當然是家長,暗示競爭避不了。補習社回應傳媒指,只是反映殘酷現實。
姑勿論這句廣告宣傳是否真實,對於滿腦子想著要子女贏、不要輸的家長,或許真的說中心坎裡,日忙夜忙催谷子女,安排報名比賽、學外語要早,什麼也鬥一番,便已反映父母何其緊張「競爭」。問原因?他們順口一句都是說要「贏在起跑線」。這不知哪裡來的「金句」,無形中成為父母們的「緊箍咒」,但人人都說,人人都信,卻不等如一定是真,對「競爭才會贏」的育兒法不以為然,大有人在。家長們不妨也聽聽?
●哈佛校長:入名校秘訣,就是讓孩子變得有趣
子女入讀名校,是不少家長為孩子訂立的「成功人生」指標。美國哈佛是國際頂級名校,哈佛的校長又是怎麼說呢?Drew Gilpin Faust去年在美國出席講座,談到家長如何培養子女入讀哈佛,她的貼士不是催谷成績,或參加比賽拿證書,而是一句話:「Make your children interesting(讓你的孩子變得有趣)!」她給家長的建議,是讓孩子跟隨自己的熱情,發展自己感到樂趣的人生。
熱情是學習的最大動力,但如今孩子學習的事情多,但熱情呢?興趣呢?卻未必了。興趣班、日夜操練試題,有多少是孩子的意願?過度催谷,莫說難找尋自己興趣,更多是被嚇怕了,小時候還可強迫得來,但年紀漸長,父母還逼得來嗎?
●香港作家鄭丹瑞:寧信「龜兔賽跑」的故事
家長堅信「贏在起跑線」,孩子越早學習到越多越好。名人作家鄭丹瑞本月初在本報專欄中指,留意現今不少父母經常比較誰家孩子學更多東西、又把孩子去玩而不讀書視為罪大惡極,他對此不認同,更指玩是一種學習,享受遊戲的過程及接受失敗;他更不相信起跑線,因這條線從來不對等,孩子根本不會一齊起步。
他表示寧願相信「龜兔賽跑」,不論孩子是否贏在起跑線,反而更重視學習過程,說不定最先到達終點。
「龜兔賽跑」的故事,小時候都聽過吧?為何當了父母就忘了?烏龜跑得慢,但藉後勁凌厲,最終贏了兔子。人生是一場長途賽,若孩子愛慢慢來,就何必一定要在背後推他狂奔?每個人有不同步伐,如何一路走下去?學習過程才是最重要吧!
●台灣作家:成功往往是贏在轉折點
父母都希望孩子由出生開始,便一直順風順水,成功到尾,但人生怎保證沒逆境? 台灣作家兼學者洪蘭去年在著作《學會思考:創造樂在學習的人生》中提到,成功的人生,不是贏在起跑點,而是贏在轉折點,在面臨人生的重大選擇時,能夠做出適合自己興趣和能力的智慧選擇。
如何面對人生轉捩點,例如處理危機更見重要。給孩子一點自由的時間,他才可能去思考,父母將孩子的時間填得滿滿,就難以有時間培養思考的習慣,不少父母為子女安排所有事情,孩子只要聽,不準亂跑、不要亂想,有什麼好奇心都被叫停了。即使孩子上了所有的補習課、背了再多生字,卻失去培養出可應付漫長人生需要的心智。
「競爭會找上你」、「贏在起跑線」等的說法,隨着教育商機愈大,也會不停地向家長「洗腦」,孩子的成長是否競爭至上?這張被瘋傳的廣告照片中,孩子的眼淚是被誰弄哭的?是競爭抑或追捧競爭的父母?快樂童年,是父母送給孩子終生受用的禮物,不是塞滿抽屜的獎杯獎狀。
撰文 : 沈帥青